来自《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在2008年铁矿石谈判较量白热化之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下称中钢协)再也无法忍受英澳洲矿业集团力拓(RioTin-to)连续两年对中国钢企合同执行率过低的问题,决定号召成员企业抵制力拓的铁矿石现货销售。这之前已经有力拓和必和必拓提出 “海运费补偿”,从而破坏了几十年以来的谈判机制。
5月15日,中钢协发表声明,要求力拓认真履行供矿合同,在力拓“不守诚信”的状况下,要求中国钢企“不支持或不参加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活动”。
而力拓对此却强硬表示,其有权向现货市场销售,并称是“许多合同赋予其选择减少供应量的权利”,认为中钢协的谈判策略“令人不安”。
力拓不守诚信?
中钢协在对力拓指责的同时提供了大量依据。数据显示,2006年度,共有22家中国钢企与力拓签署了铁矿石长期贸易合同,其中合同执行率最低的仅为72%。2007年度,力拓在与21家中国钢企的长期贸易合同里,合同执行率仅为86.24%,其中,有7家企业的合同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仅为53.17%。
力拓当时是以书面形式通知中国钢企,“由于不可抗力影响,铁矿石资源不足,不能保证100%履行长期贸易合同”。
面临力拓的违约状况,中国钢企当时只有忍气吞声。
然而力拓的做法越来越让中国众多钢铁企业无法忍受。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力拓一方面对中国钢企声明“资源不足,不能保证长期贸易合同”,一方面却把1500万吨铁矿石资源投放现货贸易市场,并积极向中国钢铁企业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
中钢协认为:力拓是有意压低长期贸易合同执行率,将一部分长协矿的资源转为现货矿的资源,以谋取当前的利益。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铁矿石的长期协议价格和现货价格相差很大。据光大证券钢铁分析师赵湘鄂介绍,“就澳大利亚矿运往中国的长协价和现货价相比,每吨差额约在五六百元人民币。”这样算来,期间的利润差就相当可观了。
据了解,目前现货价格对长期合同价格溢价120%!1500万吨铁矿石在现货市场销售,将比长期合同销售多13亿美金的税前利润,几乎是力拓公司2007年所有铁矿石销售利润的一半。
2007年度,力拓与中国钢企合同约定铁矿石供应总量在6073万吨,实际供货量仅为5237.33万吨。这未执行的835.67万吨长期合同价格铁矿石按现货价格执行,中国公司多付出了50多亿元人民币!
针对力拓这种“合同执行率过低、不守诚信”的行为,中钢协呼吁,“所有的中国钢铁企业和进口铁矿石的商贸企业,不支持或不参加力拓对中国市场推销现货贸易铁矿石的活动。”
在本报记者对力拓的采访中,他们并未做出合理解释,只是称“现在是敏感时期”,拿一段外国媒体的报道作为搪塞: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力拓的回应称,其有权向现货市场销售,否认了中钢协的说法,将症结归咎于合同的约定上,是“许多合同赋予其选择减少供应量的权利”,同时力拓将矛头指向中钢协和铁矿石谈判,认为中钢协谈判手段过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