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增悦钢板有限公司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公司简介
产品展示
冷 轧 板
热 轧 板
酸 洗 板
镀 锌 板
电 解 板
钢板知识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行业新闻

铁矿石价格谈判 机制难有共识


  “三对三”的谈判机制,是占据国际铁矿石市场份额70%的三大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作为供方,亚洲的新日铁、欧洲的钢厂代表、中国宝钢作为需方,进行捉对谈判。谈判自每年第四季度开始,以确定下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此机制明确规定,其中某一对就价格达成一致后,其他各方都要遵守价格涨幅。此种规则被业界称为“同一市场同一价格”。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复苏,并进入向前发展的快车道。自2004年起,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企业的代表,开始与新日铁共同参与亚洲铁矿石价格谈判。宝钢代表所有国内履行协议价格的钢厂谈判,必须与三家矿石供应商全部谈定。2008年2月,日、韩钢厂与巴西淡水河谷率先达成2008年度价格上涨协议,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都接受了这一价格。

  而所谓的长协价格,就是“三对三”谈判机制确定的年度价格。现货价格则是铁矿石在自由贸易市场现买现卖的价格,品位(含铁量)较低的印度更多采用现货价出售铁矿石。

  “长期协议价格机制的形成是因为当时国际铁矿石市场不那么景气,铁矿石生产商希望更多的钢铁企业采购其矿石,于是,提出了年度谈判机制,以实现与需求商的联盟。”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金融博士王伯笪告诉记者。

  在2008年度价格谈判过程中,尽管力拓急于获得运费上的差价补偿,但它仍在努力维护这一体系的实质内容,即全球矿业巨头和主要钢铁企业之间的年度价格谈判。

  而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则首先提出废除年度谈判的形式,进而形成介于现货市场与传统的年度谈判机制之间的一种混合型铁矿石销售体系,从而根据市场供应的松紧程度来自动修订价格。
 
    铁矿石国际谈判充满了外交谈判一样的严谨辞令。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曾表示,必和必拓将“等这些合约在几年后到期之时,根据新的透明条款,来签署新的合约。”而宝钢则称,谈判结果“体现了双方维护传统定价机制的诚意”、“未出乎意料”,是“双方都可接受的友好协商”。

  但是,必和必拓和宝钢仍未透露其对年度谈判机制本身的明确态度。分析家要想得出分析结果,只能追溯此前的各种言论。

  对于这样的结果,多位国内分析人士认为,今年的谈判表明,世界主流矿山和钢铁厂不必再参照其他企业谈判的首发价格,年度谈判机制已经瓦解。因为,年度谈判将不再是全球铁矿石供需双方认可的多边谈判,而是各企业间单纯的合同商谈,“无需顾及别家的谈判结果。”

  但是,原广州钢铁公司财务部一位邓姓人士向记者分析认为,“矿石巨头只要达到大幅度涨价目的即可,他们更不愿意看到铁矿石谈判机制完全破裂。这两年全球的经济态势并不那么好,如果出现全球性经济低迷,钢材需求肯定会萎缩,钢价必然会往下走。那时,如果是现货交易,对矿石企业而言,无法锁定价格。”国内某著名财经媒体采访的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高层的概括非常精辟:谈判机制的争议只是改变的开始,由于铁矿石和钢铁产业的规模庞大,改变只能逐渐“演变”而不会是“革命”。

  从铁矿石供需关系上来说,很多专家预言铁矿石在2011年将达到供需平衡,那时,铁矿石年度谈判机制将会出现转折点。因为,如果供需平衡,“需求方钢铁企业发展不会太大”,属于大宗商品的铁矿石可能被国际市场看空。如果后市铁矿石行情被看空,在目前协议价格高企的情况下,铁矿石巨头一定会谋求协议价以规避风险、绑定利润。

  中钢协的角色

  相比直接参与谈判的钢铁企业代表——宝钢的“未表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始终态度明确。

  2008年度谈判开启之初,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Marius Kloppers发表“交易价格与价格指数挂钩”的观点,中钢协即时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这是对现行铁矿石谈判机制的全面否定,不利于供需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宝钢和力拓达成涨价协议之后的6月30日,中钢协再次通过其官方网站表示,“宝钢与力拓达成的价格协议,维护了现行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值得肯定。”

  中钢协同时表示,当前三大铁矿石公司控制了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资源供应量的70%以上。在这种特定条件下,以铁矿石价格指数来决定市场价格的做法,违背了按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基本原则,脱离了当前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的实际,既不妥当也不公平。在年度谈判机制中,中钢协扮演什么角色,值得观察。

  中钢协还呼吁,钢铁企业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掌握进口铁矿石的数量和进度,防止过量进口铁矿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中钢协此番呼吁可谓“不避嫌”,因为6月中旬的海运费暴跌,曾有人士认为是中钢协出面“串通”中国钢铁企业停止铁矿石进口所致。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两种分析。根据中钢协的公开声明,其反对价格年度谈判机制的改革,是因为那样将“导致大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但是,来自国际投行的很多分析师认为,涨价对宝钢的影响将比较有限。香港证券交易所钢铁行业分析师Markesan认为,“该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仅仅增加了17美元,宝钢只须提价3%,就能轻松抵消其影响。”相反,定价协议的上涨条款可能导致现货价格走高,中国数千家小型钢铁企业将受到影响,因为小型钢企是在现货市场上采购铁矿石,它们无法通过年度谈判形成的长期协议的方式锁定价格。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上一篇:北京奥运将至 钢铁企业减产保环境   下一篇:国内外车企抵制钢铁涨价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